欢迎访问深圳市华南白蚁防治有限公司网站!

免费上门勘察

客服:0755-28994218 电话:18898763599
您的位置:首页 > 服务范围 > 正文

乳白蚁和土白蚁的蚁巢【二】

发布时间:2022-06-25


2.【土白蚁 】以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osanus(Shira-ki)为代表,深圳龙岗杀白蚁龙岗白蚁公司做以下介绍,这类白蚁的生活习性属于土栖性,其蚁巢建于地下,蚁巢从初建到成熟,有1个发展过程,蚁巢需要经过几次的转移,并且随着转移,其巢位也渐渐由浅入深。黑翅土白蚁成熟蚁巢的结构是分散的,除了蚁王、蚁后居住“主巢”外,还有一些较小的“腔室”,即“副巢”,这些副巢分散在主巢四周,如同卫星,所以又称为“卫星巢”。主巢和副巢之间有圆形蚁道相通。从蚁巢到地面也挖有蚁道,通出地面后再建造“泥被”或“泥线”,供取食活动。成熟的巢群还在地表下建造“移殖室”,供有翅成虫离巢飞出。蚁巢由初建经盛期,到衰亡,其大小、结构有很大差别。根据报道,一般黑翅土白蚁蚁巢的发展有以下3个时期。

(1)单腔巢 这个时期蚁巢仅有1个腔室,结构简单,没有卫星巢,也没有“候飞室”(即移殖室),此时巢群处于发展的幼期,群体幼小,母蚁即蚁后腹部尚未增大或,仅略为扩展,巢内幼蚁居多,

工蚁和兵蚁的数量不多。此时根据菌圃的有无,又可分为两种。

①单腔无菌圃型 这是最初100天内的蚁巢,其结构简单,仅是1个小腔室,腔壁光滑,底面平坦,没有菌圃。此时又有几个时期,1个月后的蚁巢,其腔室一般高仅0.8厘米,直径1.5厘米,短径1厘米,没有外通的孔道,3个月后的蚁巢出现了第一批工蚁,并有1~2条直径0.1厘米的小蚁道。通向地表,腔底开口呈喇叭形。一般1对蚁王、蚁后的蚁巢,入土深度为13厘米,而多王多后的蚁巢,入土深度为17厘米左右,有时可达到30厘米。

②单腔有菌圃型 巢腔结构仍然简单,呈半球状,巢腔直径为3~14厘米。巢内开始出现1个菌圃,形似馒头,通常充满全腔。蚁王、蚁后无特殊居室,在菌圃下可自由活动,蚁道细小,为数不多,断面为半圆形,其底宽0.3~1.5厘米,高0.2~1.0厘米。巢腔直径为5厘米,入土深为10~78厘米。此时蚁后体态变化不大,与蜕翅后成虫相似,当巢腔直径发展到10厘米时,蚁后腹部稍扩展,腹长1~1.9厘米,腹宽0.5~0.8厘米。

(2)少腔巢 蚁巢由1个主巢和几个副巢(即卫星巢)组成,但没有候飞室。主巢内除了菌圃外,常有结构简单的王宫,通常直接建造在主巢腔内壁。卫星巢数目不等,一般也有菌圃,卫星巢内的菌圃通常称为卫星菌圃,也称独立菌圃,它与主巢菌圃一样,有大量工蚁、兵蚁和幼蚁,也有卵。另外一些腔缺菌圃,称为“空腔”,通常也有蚁道与主巢相连,也有工蚁、兵蚁往来,但一般不常有白蚁。少腔巢的体积和结构都有进一步的发展,蚁巢表现分散的特点。此时蚁群相当发达,蚁后腹部显著扩大,其腹长为2~3.5厘米,腹宽为0.5~0.8厘米,封闭于王宫内。整个巢群仍不能产生有翅成虫,不建造分群孔及候飞室。群体仍属幼年时期。此时根据主巢在巢区的位置,以及卫星巢的多少,和空腔的有无,又可分以下两类。

①上位少腔巢 蚁巢卫星菌圃较少,在10个以下,一般不具空腔。主巢体积小,其直径仅13~25厘米,主巢入土较浅,为

白蚁及其综合治理

20~65厘米深,比所有卫星菌圃更接近地面,处于巢区的上位。主巢腔内菌圃通常整块,其大小、形状、颜色与卫星菌圃相同。4腔以上的蚁巢,其主巢一般都有王宫,常见的王宫有侧厢式、底厢式等,但均位于主巢腔近底部的侧壁内或主巢腔底。王宫形状为月牙形或方盒状,为扁平小腔,腔壁平滑,有孔与主巢腔相通。卫星菌圃少则1个,多则6~7个,巢腔为半球形,腔内常布满菌圃,菌圃整块,馒头状,或分层套盒式,菌圃颜色为棕褐色或紫褐色。蚁道开口于腔底或边缘,较大的蚁道在入腔口处压缩变扁,以小孔与腔相通。此时个别菌圃的体积可超过主巢的体积。主巢常在巢区最接近地表的位置,巢区深度一般在10厘米至1米。

②下位少腔巢 主巢仍比较简单,巢腔总数通常在10个以上,同时往往出现空腔,主巢转移到巢区的深处。新主巢的巢腔直径为10~25厘米,菌圃饱满或不饱满,个别新主巢的菌圃很短,有的只占巢腔的1/2,甚至1/5。结构与上位少腔巢相似,新主巢均具有王宫,一般为底厢式,也有侧厢式。卫星菌圃少则6个,多则近30个,不饱满的情况较少见。空腔1~2个,位置深浅不一,深处的空腔较小,直径仅几厘米。主巢在巢区中心,巢区范围大,纵横可达2米左右。卫星巢最浅仅离地表0.2米,最深可达1.5米。随着巢腔数量的增多,蚁道也有所增加,一般有几条主干串连腔室。蚁道主干伸出巢区常保持一定深度,一般在30厘米以下,随后逐渐接近地面,并发出分支。蚁道底宽为1~2.5厘米,还有一些小蚁道与相邻的腔室沟通。少腔巢的最后时期,其主巢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,深入地表可达1米左右。主巢菌圃分为数层,层与层间以泥皮相隔。王宫埋藏于菌圃内部,为扁盒式,有些巢群还出现有翅芽的小若虫。

(3)多腔巢 巢腔总数常有40个以上,巢区既广且深。主巢高度特化,有候飞室。此时白蚁群体已经成熟,能够产生有翅成虫,蚁巢出现羽化孔,羽化孔是白蚁在分飞季节建造的临时结构,

在羽化孔下面为扁平的带状腔,称为“候飞室”,或称“移殖室”,宽3~5厘米,高1.5~2厘米,长达到50厘米以上,蜿蜒曲折,数层重叠,分布在地下3~30厘米深,个别可达40厘米深。候飞室下部逐渐汇集至1条粗大的蚁道。此时主巢迅速扩建,巢腔半球状,长径至少35厘米,最大可达1米以上,通常大于卫星巢腔,主巢腔壁厚,有一层致密的泥壳结构,可与外围土壤分开。主巢内有泥骨,把菌圃分割成数层小块状。王宫深埋于主巢菌圃内部,一般在一个大菌圃的下面,王宫扁盒状,并有泥骨支撑着,使之悬空。王宫内腔一般6厘米x10厘米,高1.5~3厘米,主巢入土深多在1.5米左右。卫星菌圃腔仍为底平背拱式,大小不一,菌圃形状为馒头形,充满全腔,有的分成数小块或几个薄片状,呈球形、陀螺形、椭圆形、圆柱形,有的在蚁道膨大部分筑成圆棒形的菌圃等。多腔巢根据主巢结构和其他区别。又可分为以下3个类型。

①层积多腔巢 是成熟蚁巢的初期,产生有翅成虫的能力很低,分群孔较少。蚁巢此时的特点:泥骨架不甚发达,主巢菌圃只分几层,王宫一般位于菌圃内约1/3高的地方,蚁巢分群孔少,一般仅10~20个。

②快积多腔巢 为群体发育最旺盛时期,不仅工蚁、兵蚁数量多,而且有翅成虫也多,此时蚁后显得特别肥胖,体长在4厘米以上,主巢已由泥片分成许多小室,各小室都有1个菌圃。蚁巢分群孔特别多。

③萎缩多腔巢 为蚁巢衰老阶段,工蚁和兵蚁的数量减少,产生有翅成虫的能力下降,此时主巢上部形成大空腔,下部各室的菌圃显著缩小,有的仅是一片薄层。主巢直径在1米左右。各卫星巢几乎成了空腔,仅有主巢底下有时可见到几个饱满的卫星菌圃。


0755-28994218